在日常生活中,许多人习惯将中草药或中成药视为“天然无害”的保健品,尤其在感冒初期,不少人选择自行服用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物以期缓解症状,药物虽有其疗效,但“是药三分毒”,不当使用同样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,一则关于男子因连续服用8包板蓝根而被紧急送医抢救的新闻,再次敲响了合理用药的警钟,本文旨在通过这一案例,探讨药物滥用的危害、公众用药知识的误区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安全用药。
一、事件回顾:男子连喝8包板蓝根引发的悲剧
据报道,这位来自某城市的男子,因近期天气变化频繁,自觉有轻微感冒症状,如喉咙不适、鼻塞等,在没有咨询医生的情况下,他自行决定加大板蓝根颗粒的服用量,希望通过“加大剂量,快速见效”的方式迅速摆脱不适,在一天之内,他连续服用了8包板蓝根颗粒,远远超出了药品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。
起初,他以为这只是加速恢复的过程,不久后身体开始出现异常反应:恶心、呕吐、头晕目眩,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,全身皮肤发红、瘙痒,伴有呼吸困难,家人发现后,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急诊,经过一系列紧急检查和处理,医生诊断为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及过敏反应,立即进行了洗胃、抗过敏治疗及生命体征监测,最终该男子脱离生命危险,但仍需进一步观察和治疗。
二、板蓝根:从“万能药”到“双刃剑”
板蓝根,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利咽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感冒、咽喉肿痛等症状,在现代医学研究中,也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,因此在流感季节备受青睐,正如所有药物一样,板蓝根并非“万能药”,其使用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剂量。
1、药性与剂量:板蓝根性寒,味苦,适用于风热感冒或病毒性感冒初期,但过量服用,尤其是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,易导致腹泻、腹痛等不良反应。
2、个体差异:每个人的身体状况、年龄、性别、肝肾功能等都有所不同,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也会有所差异,即便是同一种药物,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3、药物相互作用:板蓝根与其他药物(如抗生素、解热镇痛药等)可能存在相互作用,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,在服用板蓝根的同时,若需服用其他药物,务必咨询专业医师。
三、药物滥用的危害:从个体到社会的深远影响
该男子的案例,不仅是一次个人健康危机,更是对公众用药安全意识的一次警醒,药物滥用,无论是过量服用、错误用药还是无医嘱自行用药,都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。
1、身体健康受损:最直接的影响是身体健康受损,如肝肾功能损害、胃肠道反应、过敏反应等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2、医疗资源浪费:不当用药导致的健康问题,往往需要紧急就医,这不仅增加了个人医疗负担,也占用了宝贵的医疗资源,影响了真正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。
3、社会成本增加:药物滥用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,如药物依赖、药物滥用导致的犯罪率上升等,最终增加社会管理和治理的成本。
四、公众用药误区与认知偏差
1、“天然即安全”的误解:许多人认为中草药或中成药因为是“天然的”,就比西药更安全,可以随意服用,任何药物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,过量或不当使用都会带来风险。
2、“加大剂量,快速见效”的误区:很多人认为,药物剂量越大,效果越好,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,药物的效果并非与剂量成正比,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剂量范围,超出这个范围,不仅效果不增,反而可能引发不良反应。
3、忽视个体差异: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,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,盲目跟风,别人吃什么自己也吃什么,不考虑自身情况,是用药的大忌。
4、缺乏专业指导:在用药前,未咨询医生或药师,仅凭个人经验或网络搜索自行决定用药方案,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。
五、安全用药的几点建议
1、遵医嘱用药: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,都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,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服用。
2、了解药物信息:在用药前,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了解药物的适应症、用法用量、禁忌症、不良反应等信息。
3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:若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,务必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,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。
4、关注个体差异:根据自身健康状况、年龄、性别等因素,合理调整用药方案,必要时进行个体化治疗。
5、增强健康意识:平时注重锻炼身体,均衡饮食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增强免疫力,减少生病的机会,从根本上减少用药需求。
6、科学对待保健品:对于保健品,同样应保持理性态度,不盲目跟风,不将保健品当作药品使用,更不能替代正规医疗。
六、从悲剧中汲取教训,共筑用药安全防线
男子连喝8包板蓝根被送医抢救的事件,虽然是个案,但它暴露出的公众用药安全意识淡薄、用药知识匮乏等问题,值得我们深思,药物是治病的工具,也是一把双刃剑,使用得当可以救人,使用不当则可能伤人,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,提高用药安全意识,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,共同构建用药安全的坚固防线,社会各界也应加强用药知识的普及和宣传,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,让药物真正成为守护人类健康的守护者,而非健康的威胁者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